首页| 滚动| 美人潭| 百闻| 饭局| 房产| 汽车| 财经| 旅游| 教育| 生活| 文娱| 政务| 贴吧| 开封| 洛阳| 南阳| 许昌| 信阳| 平顶山| 濮阳| 三门峡| 鹤壁| 安阳| 商丘| 新乡

上海垃圾分类习惯“初养成” 满月后潜力如何激发?

发布时间:2019-08-08 09:03:48来源:

8月,上海强制垃圾分类时代迎来“满月”。在上海市公布的首张垃圾实效“成绩单”中,崇明、长宁、徐汇排名前三;220个街道中,13.2%的街道评级为优。

“从外卖平台‘无需一次性餐具’订单量环比六月大幅增长,可以看出市民垃圾分类积极性较高。”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褚祝杰认为,相对于直白的网络而言,拥有2400万常住人口的大上海,经过一个月的积淀,目前市民的积极性已经融入生活理念,普遍呈隐性状态。

从“恐慌不安要我分”到“淡定自若我要分”,整整一个月,上海市民分类意识大转弯,由不解、抵触到询问、配合,越分越顺,垃圾分类热潮席卷全城。

这一个月,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发生了哪些变化,垃圾分类分类重灾区是否改善,如何实现可持续?带着疑问,人民网记者分头走访了上海市部分街道,在社区内及沿街小压站穿梭,找寻可能的答案。

“古美模式”不过时 垃圾分类新时尚

早在6年前,垃圾分类的“江湖”中就流传着“闵行古美模式”传说,也是上海市垃圾分类学习的样本之一。

古美路街道共有71个小区,约59000户居民,常驻人口十六万余人。目前,古美路街道干垃圾日均量为71.47吨;餐厨垃圾为16.03吨;厨余垃圾为36.03吨,可回收物为79.65吨,资源利用率为64.83%。

位于龙茗路的小压站工作井然有序 曾美雅/摄

记者从位于龙茗路的小压站看到,干湿垃圾分类有序,整个小压站全程机械化。两名工作人员对垃圾进行了二次精拣,如从干垃圾中分离出居民误投的低附加值物如垃圾袋、小纸片等,垃圾分类纯净度较高。

古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黄少波表示,从7月各类垃圾处置量来看,干垃圾控制量较上月下降趋势较为明显,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指标逐步提升,可回收物指标及资源化利用率稳中有升。

据了解,古美社区环保服务中心参与设计了垃圾房顶湿垃圾生态循环项目,上面搭设了鱼草共生系统。该水培系统将湿垃圾制成营养液,供给花卉、绿植等营养,鱼吃绿植根系,排泄物供给绿植营养,形成自然良性生态环境循环链。目前在全市单位、社区、家庭推广。

 

古美路街道万源城小区垃圾厢房处的鱼草共生系统 曾美雅/摄

另外,让人吃惊的是,网络爆款四色小垃圾桶正出自古美社区“环保牛人”牛广成之手;热极一时的“垃圾分类难不难,就看猪吃不吃”说法,也是他的创意;自主研发的“网红牌”垃圾分类扑克牌,已加印百万份。这些新发明、新创意让丢垃圾也变得时尚起来。

环保“牛人”牛广成参与设计的“刷脸”智能回收垃圾箱 曾美雅/摄

低附加值垃圾无处安放,如何实现资源再生

上海普陀区开开大楼的垃圾厢房,共有13个垃圾桶,其中有3个为可回收垃圾桶,分别放置旧衣物、塑料制品、纸箱等。

开开大楼小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 曾美雅/摄

高附加值的报纸、纸箱、塑料等,居民可以通过“小黄狗”等智能回收机器自行处理,但是一些非金属,包括地板、木块、小纸片、玻璃瓶等低附加值的可回收物,如何实现资源再生和垃圾减量?

“上海大部分家庭目前使用的是不可降解的垃圾袋,每天使用量比较大,感觉不是很环保。”家住杨浦区三湘世纪花城的王乐(化)说。王乐的担忧是真实存在的。

以古美路街道为例,街道每天产生的低附加值垃圾袋约2吨,这些垃圾袋并没有可回收的出口,这是街道在垃圾分类末端处理工作中遇到的一大难题,也是低附加值垃圾无处安放的缩影。

工作人员二次精拣出干垃圾中的低附加值垃圾 曾美雅/摄

上海市生活垃圾中废玻璃、废塑料等低附加值回收物的回收率不足5%,低附加值回收物由于回收成本高,利用价值低和加工技术水平限制而得不到充分利用,企业的回收意愿低。

“我们要杜绝‘利大抢收,利小不收’的局面。”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刘光富指出,可根据《关于建立健全本市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体系的实施意见》要求,对生活垃圾中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处置给予政策性补贴。

“针对废金属、废塑料、废纸和废织物、有毒有害垃圾等,资源化利用企业带来的环境风险较大,对企业技术要求较高。上海目前尚无较大的资源化利用企业,回收物主要是销往外地企业。”刘光富建议,上海需要制定产业化政策,培育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龙头企业,负责打通前端分类回收、后端处置的产业链,实现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的回收与资源化利用。

垃圾分类重灾区 :商场与商务楼宇

7月底,上海城管公布了生活垃圾条例施行“满月考”成绩单。统计数据显示,过去一个月,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查处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案件872起,责令当场或限期整改8655起,其中,未分类投放问题最为严重,而分行业看,大型商场和商务楼宇依然是问题的“重灾区”。

“部分大型商场和商务楼宇思想仍停留在传统的丢弃垃圾方式层面,没有很好参与到上海全员垃圾分类的队伍中。”刘光富教授指出,应加强思想教育、过程监督和违法处罚,督促完善垃圾分类设施配置,避免随意倾倒堆放垃圾的现象。褚祝杰教授则建议,通过划分责任区域方式,将商场中的管理者、经营者和消费者纳入到垃圾分类体系中,明确各方垃圾分类的责任,确定各方垃圾分类的义务,形成管理者监督、经营者和消费者执行的商场垃圾分类模式。

沿街垃圾桶一直是“脏乱差”的代名词,在垃圾强制实施的7月份,仍然是未投放的主要场景之一。杨浦区五角场环卫工人沈美兰有苦难言,她告诉记者:“沿街垃圾桶处于无监管状态,混扔现象最为严重,以前一车垃圾送过去就完了,现在不能分装分运,必须当场分类,工作量加大好几倍。”

垃圾分类是一个漫长的公众生活习惯养成的过程,并非一蹴而就。现在垃圾分类实施时间较短,基础设施等各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与之匹配,在这个特殊阶段,可能保洁人员的工作压力会比较大,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多。褚祝杰教授相信,随着公众意识的提高及各方面工作的完善,该问题会慢慢得到解决。

撤掉志愿者?可持续是否难以为继

在目前垃圾分类工作中,监督的主力军仍是志愿者。宝山世华佳苑目前垃圾分类纯净度达95%以上,宝山梅林居委书记严秀琴却表达自己的担忧:“目前我们志愿者都在,我担心的是等志愿者撤离以后,居民在没有监督的前提下还能做的那么好吗?”

 

世华佳苑的垃圾分类志愿者 曾美雅/摄

在这一点上,古美路街道的金汇豪庭小区已经做过实验,结果并不乐观。小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吴国斓说,他们曾尝试过在小区的三个垃圾分类点位中,撤掉一个点的志愿者,后来发现有所反复。

“垃圾分类的过程当中,我们发现有志愿者和没志愿者的效果还是有一些差别,”吴国斓说,“长效来讲,当志愿者完全退场之后,要靠居民自愿的时候,可能还是会要更多的一部分宣传与巩固的过渡时期。”

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实现可持续发展,在分类的过程中不再如菟丝花般离不开志愿者?

“在垃圾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转运、分类处置各环节,涉及的不只是生产厂商、消费者、环卫部门,还需要包括物流等多个市场主体的参与,共同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打造成统一的产业链,朝着源头分类的精细化、运输的合理化及处理的科技化方向,不断推进市场化和产业化突围,没有一个繁荣发达的垃圾分类处理产业生态,垃圾分类处理将很难从设想、规定和要求变成现实。”

刘光富教授表示,从世界范围来看,成功的垃圾分类处理一靠政府推动公共政策,二靠发达的垃圾分类处置产业,商业化运营往往更能让一个行业焕发出活力和潜力,急需打造有利可图的垃圾分类与处置“产业链”。

 
0

图说天下

最新消息

头条推荐

热门点击排行

图片报道